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艺栈申请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该展厅 | 向外界推荐展厅 | 帮助中心
  书法艺术名家 张济海 金星 艺栈
  zjh88.sh1122.com   国际服务席号: 9389
最新博文:
书法与兵法——我一生难解的情缘      我心中的书法精神高度2      我心中的书法精神高度      薄薄宣纸上水墨的味道      张济海个人书法展即将在上海举办      张济海现场演绎中国书法     
我的动态    
我心中的书法精神高度2
发布时间:2009-09-25

下面讲第四点:“以意赋形”的创作方法

距今一千五百年前南朝梁国刘勰,在所著《文心雕龙》中曾说:“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完美的书法应当体现出“象”“理” “情” “意”四个要素。“象”即外在形象,比如字体、书体和风格;“理”即书法的“法度”,不能离开书法的基本要求而胡涂乱沫;“情”即书法家的情感;“意”即作品所体现出的意境。原来我提出是八个字,叫做“因意生情,由情赋形”。也就是说,书法家进行创作的时候要根据所书写内容表达的意境来调整你的创作情感,然后根据创作情感来赋予它不同的形体。我讲的这个形体是多意的,既包括字体也包括书体,还包括风格。现在我把它简洁一下,叫做“以意赋形”,即根据意思来赋形。我们中国的汉字和西方的表音的字母是不同的。西方一个字母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中国的汉字,每一个字都有特定的含义,何况一首诗、一句话呢。我觉得书法的风格应当与书写的内容意境相协调,而不是向文字记录一样,不管写什么内容都用一种字体和风格,与其内容相脱离。我举一个例子:如果创作一幅《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你想一想,这首词义是什么样的感觉呢?是豪迈、悲壮、波澜壮阔、大气磅礴的感觉。如果创作这幅作品,用一个非常秀美的小楷或行书去书写,能说是书法创作吗?它跟文字记录有什么区别?反过来讲,如果创作一幅《春江花月夜》,还要写的大气磅礴吗?那和张若虚在诗中描述的春江月夜委婉平静、清丽淡雅、归舟远去、万籁皆寂的迷人意境一致吗?书法和写字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书法是创作,写字是惯性;书法是激情,写字是平静;书法是艺术,写字是记录。所以书法创作时,首先应把要写的内容搞懂,在搞懂的基础上赋予它不同的形,这才叫创作,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艺术品。现在也有观点说,我写的书法作品和内容没有关系,比如我写一个隶书,我就是看中隶书的艺术成就,我看你内容干嘛?我认为有失偏颇。我们可以看看历史上的大家,都是以意赋形得典范。从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我们可以感觉到,晋代的文人雅士相聚在兰亭那里饮酒赋诗,阳春三月,看着美好的风景,感叹人生的短暂,发出了一些感慨。王羲之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书法风格完全融为一体,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全统一。尽管里面写错字不少,涂改了很多,但确实是很自然,据说,王羲之回去以后又写了许多遍,但是,写不出这种感觉了。再看看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祭侄稿》。当颜真卿看到自己的侄子血淋淋的头颅,对侄儿的深切怀念、对安禄山的切齿痛恨、满腔悲愤之情一泻千里喷向笔端,一篇满纸云烟、一片狼藉的祭文就这样诞生了。这不是因意赋形吗?再看一下岳飞的《满江红》,爱国将士精忠报国的情感,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所以,古代书法大家的代表作就是因意赋形的典范。我们一提《兰亭序》,就会想到王羲之;一提祭侄稿,就会想到颜真卿;一提满江红,就会想到岳飞,这是因为他们创作出了自己的代表作品,他们的名字与代表作品是联在一起的。现在很多人反而不强调内容了,所以,也就不会产生代表作品。因此,我提出“以意赋形”这几个字,就是想唤起大家树立这么一种理念,就是要进行创作,不要把书法变成写字。其实,“以意赋形”并不是我的发明,古人就是这么做的,我只不过总结了一下古人的这种创作的规律,提出来这几个字而已。近来,中国书协提出来了“代表作”这么一个概念,我觉得提的非常好。一个书法家,名气很大,一辈子写了很多作品,却拿不出自己的代表作,我觉得是很悲哀的,是不是?中国书协每4年要举行一次全国书法大展,是最高规格的展览,入了展是很荣光的事,我们可以分析很多获奖的作品,达到“以意赋形”要求的又有多少呢?

 

下面讲第五点,“雅俗共赏”的评判标准

书法的评判标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相悖的观点非常多,认识是不一致的。我谈谈我的想法。

首先,我觉得艺术是需要繁荣的,繁荣是需要多样化的,就像人吃菜一样,只吃一种菜营养就不良,吃时间长了也乏味,需要进行调节。毛主席不是讲百花齐放吗?百花齐放就是大家都有份,要丰富多彩,艺术不能单一,单一了,艺术生命也就没有了,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我赞成多元化,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的人喜欢阳刚之气的,有的人喜欢阴柔之美的;有些人喜欢堂堂正正的,有些人喜欢歪歪斜斜的,这个很正常,不能强求统一。尤其在当代的社会,当代社会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社会,不同的流派、不同的风格,既然它能够生存在这个世上,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为什么能够存在呢?肯定有它存在的基础。但是,在更高的层次上,我觉得也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然,什么人都成为书法家,书法不就成了一个烂杂烩了吗?应当立一个什么标准呢?这个标准我认为叫“雅俗共赏“。雅俗共赏,古人早就有很多这方面的论述。有的人说书法艺术是雅的,你讲俗什么意思?我讲的俗不是庸俗而是通俗,既很高雅又很通俗,雅俗共赏。看看我们古人的大家的作品,哪一个不是雅俗共赏的?王羲之的不是雅俗共赏的吗?是不是?行内认可,行外也认可,这是雅俗共赏。现在书法界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写的很通俗,但是不雅;另一种是写的看似很雅,但是不通俗,多数人看不懂。我觉得这两个都有偏颇,应该做到统一。也可能有人可能会说:“我搞的是阳春白雪,怎么能和下里巴人相提并论?雅俗共赏这个标准太低了。”到底是降低了还是提高了?我认为是提高了。为什么?做到雅俗共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就像很多科学家一样,成就很高,但是他写不了科普,他不能用通俗的语言让老百姓看;有一些科学家就能写科普,能够写出科普的肯定是大科学家。写不了雅俗共赏作品的书法家,可能是一个书法家;能写出雅俗共赏书法作品的书法家,肯定是一个书法大家!我敢这么断定。你看古代王羲之、颜真卿,现代的启功、欧阳中石等大家,哪一个不是雅俗共赏的典范呢?为什么写不出雅俗共赏作品的人难以成为大家呢?因为他失去了大多数人的欣赏。书法写出来是干什么呢?就是要给人看的,如果你是自己孤芳自赏的,怎么都无所谓,放在自己书房里,不拿出来,我自己欣赏,这个无所谓。你既然要拿出来给大众看,就应该让大家看懂,书法家有这个责任。这样对书法家要求,是高了还是低了?我认为是高了。书法家又多了一套本事,什么本事呢?这个就和我刚才提到的“以意赋形”。“以意赋形”是不那么容易的事情,要求书法家掌握多套本领。如果一个书法家只会一种字体、一种风格进行创作,那么,他的创作语言就是苍白的,就难以做到“以意赋形”。这就像一个记者或者一个作家一样,掌握的词汇越多,表达力越强,写出的文章也就越生动。同理,一个书法家掌握的风格越多,创作能力就越强。就是上个月,李长春同志参观邵秉仁先生的一个书法展,有一段话我记得非常清楚。他说:不要低看老百姓的艺术欣赏水平,书法主流还是要适应老百姓,书法家不能圈在小圈子里面孤芳自赏。我认为讲得非常好!体现了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文艺指导思想。我们知道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专门是针对文艺工作的。他说,我们的文艺是为谁的呢?是为人民大众的,是为工农兵的。这个方向跑了,就像我们的军队是为人民的,脱离了人民了,这个军队不就死定了吗?这个书法,脱离了老百姓了,脱离了大多数人了,我看这个书法也死定了。

 

最后一个问题,“义利并举,以义为主”的社会责任感

这是一个新问题,在书法界在艺术界,我觉得这是一个敏感问题,好象大家都不愿意谈。既然我们谈精神高度,必然要涉及到这个问题。

过去的文化人认为自己很高雅、很高洁,是不讲钱的,一讲钱就会感到羞耻,是看不上孔方先生的,和钱谈在一起,人格就没了。杜甫不是很好的例子吗?杜甫的儿子都能够饿死,那么大的文学家、诗人,不讲钱。但是当今这个社会,已经走上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走向市场。书法作品作为一种商品走向市场是必然的,你不想走也不行,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到一定程度必然这样走。书法家也好,画家也好,创作出来的作品是一件艺术品,一旦到了市场就变成了商品,既然是商品,就和钱联系在一起了。我们知道郑板桥,郑板桥多么高雅,当了几个地方的县令,后来以卖画为生。他最早任县令是在山东范县,我家就是过去的郑板桥当县官的那个县,离那里5华里,范县的老城。现在范县划归河南了,但那个县城还属于山东。在那个地方现在还流传着郑板桥很多爱民的故事,很多老人一说起来,都可以滔滔不绝地讲出很多故事来,我也看过一些民间收藏的郑板桥作品。郑板桥作为艺术家,在官场上是不行的,他看破了红尘,最终改向从艺。回到扬州以后,就搞艺术创作,画画写字。这个先生就比较聪明,那个时候他就开始走向市场了。他曾经有一段润格,我念一段给大家听听。他很幽默,当时很多人向他求字求画不给钱,郑板桥就写了一段很有趣的润格单贴在门口。他这么写的:“大幅五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大幅多大我现在说不清楚,他还说,“扇子斗方五钱”,(要扇子要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你给我送食物交换不好),“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因为你给我的东西我不一定缺,你给我钱我可以买我需要的东西)“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你要给我现金给我,心情高兴,写出来的字就好;你给我送东西,心情不高兴,写东西也不一定好)“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帐”(你给我送礼物就像纠缠我一样;如果你赊帐等于赖帐)“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我年纪大了,也没有更多的时间跟你理论这么多,拿钱来就行)还写了一首诗:画竹多于买竹钱(我画的竹子很贵比买真竹子要贵),纸高六尺价三千(你这个纸要是超过6尺,就是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好像很看重钱,实际上心里面还是很清静的)。这说明什么意思呢?书法家的润格,走向市场,实际上是社会对他的一种认可。向我求字的人也非常多,如果不要钱,天天写都写不完,累死都写不完,何况书法本身也有代价,一张纸多少钱?很便宜了;一点墨多少钱?这都不算了,你说他一生当中的付出的心血是多少钱啊?我入伍的时候津贴就6块钱,后来当了干部了52块钱,当干部还用点伙食费以外,我给家里没有任何资助的,都是用来买资料、笔墨纸砚。这些钱还不是主要的,我认为投入的功夫和心血是难以用钱来计算的。所以我说走向市场是必然的,不丢人,要钱不丢人。但是我主要讲另一面。现在成了什么呢?没钱不走路了,一心往钱看,一切向钱看,可以说在书法圈里面很多人把钱看得非常重。过去不看钱,现在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都是有失偏颇的。为什么说义利并举,还要有一个重字呢?你想一想,一切往钱看会带来一种什么后果啊?为什么现在所谓的书法家成千上万了,太多了,人人都是书法家,会拿毛笔就成书法家了,都向这个圈里挤。有人说书法家成了一个烂杂烩了,当官当不好的当书法家去了;经商经不好的也当书法家去了;画画画不好的也当书法家去了。书法这个东西看起来很容易,怎么容易,会写汉字,拿着毛笔练练就会写了,可以唬人嘛。现在不是讲名人书法吗?别的方面有点名气了,但是往后就难发展了,用这个名气,走到书法里面来赚点钱吧,或者在艺术圈吃青春饭的,吃到一定程度,在那个圈子里面有名了,就不在那里吃了,在那里吃没有什么前途了,就做书法去,名家书法。名家书法和书法名家不是一回事,名家书法是因为他有别的名气再来搞书法;书法名家因为就是因为书法好才出的名,两个能是一回事吗?不是一回事。作为一个收藏家,如果收藏艺术的,肯定是收藏书法名家的,不会收藏名家书法的。当然名家书法也有好的,其他方面做得很好,书法也不错。但是,往往不是这样的。书法家很乱,什么闹的呢?就是钱来闹的,大家都想赚钱。你想想,我们那个时候学书法是为了赚钱吗?是赔钱的,也没有想到现在书法能卖钱!就是喜好就是爱好就是付出,才有了今天。现在好了,一下子往钱看了,首先目标确定了,为了钱学书法去了。带着这种目的学习,功德没了,朋友没了,社会责任感没了。怎么办呢?我归结了一句话,“商品市场分文不让;情感市场分文不取”。这个情感市场当然不是那个小情,是大情是大爱,是社会责任感。“商品市场分文不让”,是体现你的价值,如果一味地去让,那价值怎么认可?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作品不负责任,对收藏者也是不负责任的。比如一幅作品在拍卖会上拍了几万拍出去了,过了几天,同样的东西几千就卖了,谁还收藏你的东西?我遇到过这种情况,因为我的作品曾在瀚海太平洋拍过,有人感觉这个作品拍得挺好,拍得挺值钱的,找我去了。他说张老师我批发你一部分作品。我说你怎么批发呢?我要100张,哪几个?就是你在翰海拍卖的那一幅。我说多少钱一幅,15,我3万拍出去,他15100张,我算算100张也赚钱,100张也蛮赚钱。但是我说我不卖,他说您为什么不卖,我说人家把3万多块钱拍走的,我1千多块钱卖给你,卖这么多,我说人家买的人是什么感觉?他说张老师你这个不对,他说我是商人,我开画廊,我们是有利就赚,薄利多销。你看看,你这100张一出去15万就来了,你才卖了3万块钱,再说你写字很方便的,你写两天不是就写完了吗?我说:好,我今天卖给你100幅,明天我就100块一幅卖出去,你愿意吗?他说这不行,张老师你不能那么干。我说这对了吧,我不能那么干,我那么干对收藏者不负责任。我们搞艺术不是纯为了钱,纯为了钱艺术肯定搞偏的,是要表达我们的情感的。再说我一个月也不少钱了,我也不愁吃不愁喝,我们家里人都赚钱的,我也不缺你那点钱,我干嘛把我的作品这么去糟蹋?我就举这个例子。意思就是一定要处理好这个关系。

上面讲的六个方面就是我的书法观。

最后我想借用黑格尔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今天的讲座。黑格尔说:

一个艺术家的地位越高,他也就愈深刻地表现出心情和灵魂的深度,而这种心情和灵魂的深度,却不是一望而知,而是靠艺术家沉浸在内外世界里,去深入探索才能认识到。

今天就讲到这里

谢谢大家!

 

 

评论(0) | 阅读(330) | 我的更多文章

 发表评论
您来做第一个为该作品点评的人吧~

| 共0条留言 | 页次: 1/0 | 10条留言/页 | 第一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后页 转到:
  发表点评                                            目前有0人对该作品发表了点评
  请输入评论标题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试试
* 必须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您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书画服务中心无关。
* 我站评论管理人员或者艺术家本人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中心网站点评系统发表的评论,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的二维码           

我的传媒中心 更多

 


我的互联网信息 更多
Baidu
Google

我的30国介绍



我的服务团队       服务流程 演示

直售服务电话: 点击查看
第一经纪人: 点击查看
全国画廊网点: 点击查看
全国经纪人网点: 点击查看


我的保真鉴定库       演示 更多



我的作品点击TOP10

龙 ()
对联:开张天岸马 奇逸人中龙 ()
小楷 ()


我的最新动态

书法与兵法——我一生难解的情缘
我心中的书法精神高度2
我心中的书法精神高度
薄薄宣纸上水墨的味道
张济海个人书法展即将在上海举办
张济海现场演绎中国书法
张济海书法北京瀚海再次拍卖成功
张济海书法与三国历史文物对话
张济海书法与三国历史文物对话
中国名茶—大红袍


访客最新留言

河彰
2013-08-21 20:29:11
北京大学江博士
2010-08-31 04:46:15
《梦想引领一生》北京大学图书馆看到 张济海教授的《厚德载物》在长城居庸关看到。梦想引领一生,中国阿信式的奇女子
MS“梦诗”品牌工作室 金子
2010-08-15 07:47:59
非常感谢张济海教授题写书名,本书是来自福建西伯利亚的金子30年来践行梦想,用三年时间用心写作而成,目前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香港中央图书馆已收藏。美国华人第一报世界日报的资深记者李大明先生2009。5.20专文报道【网络写手金子 出书圆梦 】叙述奋斗历程 金子现正带着梦想引领一生访美
当代诗人
2009-05-13 13:03:04
这是张老师为 中国新古典派书法家胡晔明先生 题写的斋号啊,请看这里 http://blog.sina.com.cn/huyeming,
广州市颐美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2009-04-06 15:03:25
看了张济海先生的书法,我找不出再成功的话要说,只想说一句话,张济海先7795生的书法是传承了几千年的中?胧榉ǖ拇?!!这才是收藏家要找的有价值的作品,[广州市颐美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广州市颐美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我要留言 全部留言

书法艺术名家张济海官方网站 | 电话:点击查看 | 帮助中心
15966647833 4006406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ICP B2-20041068号 信息产业部:鲁ICP备 09036950号
打开
关闭